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,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。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,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。
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,夜露沾湿了我的衣。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.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。
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?
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,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。普天之下,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,劳苦农民,仍然要饿死。盛夏中午,烈日炎炎,农民还在劳作,汗珠滴入泥土。有谁想到,我们碗中的米饭,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?
满坡的稻禾长势喜人,苗肥棵壮,在春风的吹拂下,层层梯田绿浪翻滚,直接云天。在这绿色海洋的上空,数不尽的白鹭自由翱翔,宛如飞入一幅天然的彩色画屏。
在一片很大很大的桑园里,年轻的姑娘们采桑多悠闲,她们一道唱着歌儿回家转。
在相邻一片很大的桑园里,漂亮的姑娘们采桑多悠闲,她们一起说说笑笑往家转。
人生归有道,衣食固其端。孰是都不营,而以求自安?开春理常业,岁功聊可观。
晨出肆微勤,日入负禾还。山中饶霜露,风气亦先寒。田家岂不苦?弗获辞此难。
四体诚乃疲,庶无异患干。盥濯息檐下,斗酒散襟颜。遥遥沮溺心,千载乃相关。
人生归依有常理,衣食本自居首端。谁能弃此不经营,便可求得自心安?初春开始做农务,一年收成尚可观。清晨下地去干活,日落背稻把家还。居住山中多霜露,季节未到已先寒。农民劳作岂不苦?无法推脱此艰难。
身体确实很疲倦,幸无灾祸来纠缠。洗涤歇息房檐下,饮酒开心带笑颜。长沮桀溺隐耕志,千年与我息相关。但愿能得长如此,躬耕田亩自心甘。
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? 译文: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,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。
有谁想到,我们碗中的米饭,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? 3、《稻田》 唐代:韦庄 绿波春浪满前陂,极目连云稏肥。
译文: 满坡的稻禾长势喜人,苗肥棵壮,在春风的吹拂下,层层梯田绿浪翻滚,直接云天。
译文: 在一片很大很大的桑园里,年轻的姑娘们采桑多悠闲,她们一道唱着歌儿回家转。
在相邻一片很大的桑园里,漂亮的姑娘们采桑多悠闲,她们一起说说笑笑往家转。
5、《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》 魏晋:陶渊明 人生归有道,衣食固其端。
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. 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戴黄金甲.咏柳【唐】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。
——南宋 辛弃疾《破阵子》 在稻谷的香气里,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,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,好像在说着丰收年。
——《七律·到韶山》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,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。
——汉·刘彻《秋风辞》 阵阵秋风卸白云而飞,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,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,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。
——三国魏·曹丕《燕歌行》 秋风吹袭天气转凉,草木干枯,黄叶被寒风吹落,夜露也因寒冷凝结为霜。
——唐·李白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 万里长风送走一群群的秋雁,面对此景,正好畅饮于高高的楼上。
节气谷雨: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,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,每年4月19日~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°时为谷雨,源自古人“雨生百谷”之说。
“清明断雪,谷雨断霜”,气象专家表示,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,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,气温回升加快,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。
古人描写谷雨节气的古诗词诗句如下:《谷雨》吴藕汀浮云富贵客心寒,故里空怀紫牡丹。
《谷雨后一日子大再有诗次其韵》作者:王炎 朝代:唐花气浓于百和香,郊行缓臂聊翱翔。
《采茶歌》作者:乾隆 朝代:清前日采茶我不喜,率缘供览官经理; 今日采茶我爱观,吴民生计勤自然。
1、宋代:苏轼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 题记:丙辰中秋,欢饮达旦,大醉,作此篇,兼怀子由。
从艺术成就上看,它构思奇拔,畦径独辟,极富浪漫主义色彩,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。
2、宋代:苏轼《浣溪沙·游蕲水清泉寺》 题记:游蕲水清泉寺,寺临兰溪,溪水西流。
在贬谪生活中,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,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,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、旷达乐观的性格。
3、宋代:苏轼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 老夫聊发少年狂,左牵黄,右擎苍,锦帽貂裘,千骑卷平冈。
酒酣胸胆尚开张,鬓微霜,又何妨!持节云中,何日遣冯唐?会挽雕弓如满月,西北望,射天狼。
赏析: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,作于公元1075年(熙宁八年)冬,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。
赏析: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,并借景说理,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,如果主观片面,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。
5、宋代:苏轼《记承天寺夜游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,解衣欲睡,月色入户,欣然起行。
将自己寄情于山水之间,有失意的自我排解 6、宋代:苏轼《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·其二》 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。
赏析:以绝色美人喻西湖,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,而且新奇别致,情味隽永。
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?采用这样的手法,比起直接去描写,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,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。
7、宋代:苏轼《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》 题记:三月七日,沙湖道中遇雨。
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,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。
9、宋代:苏轼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》 黑云翻墨未遮山,白雨跳珠乱入船。
赏析: 诗人先在船中,后在楼头,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:云翻、雨泻、风卷、天晴,写得有远有近,有动有静,有声有色,有景有情。
读起来,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——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,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。
10、:苏轼《赠刘景文 / 冬景宋代》 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。
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,但也有硕果累累、成熟丰收的一面,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。
诗人这样写,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,虽已青春流逝,但也是人生成熟、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,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,乐观向上...
——宋代刘克庄《贺新郎·九日》 意思:如果对着菊花而不饮酒,恐怕菊花也会嘲笑人太孤寂。
——宋代李清照《醉花阴》 意思:西风乍起,卷帘而入,人竟然比黄花还要瘦。
——南宋吴文英《霜叶飞》 意思:我提来了半壶秋水,插上一束黄色的菊花以便将她奠祭。
憔悴损,如今有谁堪摘?——宋代李清照《声声慢·寻寻觅觅》 意思:园中菊花堆积满地,都已经憔悴不堪,如今还有谁来采摘?红叶黄花秋意晚,千里念行客。
——宋代晏几道《思远人·红叶黄花秋意晚》 意思:林叶转红,黄菊开遍,又是晚秋时节,我不禁想念起千里之外的游子来了。
——魏晋陶渊明《饮酒(其五)》 意思: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,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。
——唐黄巢《不第后赋菊》 意思: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,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。
——唐黄巢《题菊花》 意思:有朝一日,我要当了春神,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。
——唐元稹《菊花》 意思: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,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。